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校要闻 > 正文

闽南师大:两岸关系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与交流桥梁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02-21 】

回顾2024年,闽南师范大学在两岸关系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斐然,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的理论著作多达10部,另有6种著作也已排定计划,将在蛇年春节后定稿付梓。这些著作内容丰富多元,涵盖两岸融合发展、心灵契合、语言文学、两岸风俗礼仪以及闽台寺院交流等多个涉台研究项目,且大部分为该校教师的原创成果,其中4项源于福建省(漳州市)社科重点研究课题,1项是国家社科艺术研究项目的结题成果。

闽南师范大学因台而设,作为福建省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地处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、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以及台胞重要祖籍地漳州。自建校以来,学校依托深厚的闽南文化底蕴、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涉台研究传承,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基于文化认同、心灵契合基础上的融合发展。

在学校党委书记李顺兴教授和校长张龙海教授的带领下,闽南师大将“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”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办学环节,以“教育圈”“文化圈”“学术圈”的“两岸三圈融合”为目标,构建起以学术交流平台为载体、闽南文化为心灵契合媒介、校内外两岸融合力量为支撑的全校协同体系。目前,学校已形成了境内外唯一的“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”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链;累计聘任台湾博士人才数量位居大陆高校前列;成立了教育部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、省部级平台和智库;拥有近50名两岸关系的专兼职研究人员,其中多名成员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省市政府涉台部门顾问和咨询专家。此外,学校还获批闽南文化、两岸研究相关的国家级项目40余项,出版《台湾族谱汇编》等40部著作,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、省部级奖励14项,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有关领导批示以及中央有关部门、省(部)级单位采用。

除了学术成果丰硕,闽南师大还积极发挥高校在两岸交流中的桥梁作用,多次主办、承办全国性或省级涉台学术会议,设立多个涉台研究机构与科研课题,并举办两岸一家亲论坛、闽港智库论坛等活动,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
附:闽南师大2024年在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介绍

1.《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中华文化认知基础》:从认知与实践双维度,探寻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路径,倡导凝聚共识、创造共有知识,推动地域主体意识向“一个中国”主体意识转变,拉近两岸同胞心灵距离。

2.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探索与实践》:总结闽南师范大学践行“两岸一家亲”理念的学术研究、人才培养、台湾师资引进等工作,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及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高校方案。

3.《台湾学生运动研究》:聚焦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影响力较大的系列学生运动,全面展现其演变轨迹以及对台湾政局、社情民意和两岸关系的重大影响。

4.《清代台湾游记文学研究》:从纵向和横向对台湾游记文学作品进行架构与观察,将文学与历史、地理、民俗相结合,探究清代台湾游记的特点与价值。

5.《闽台经济社会关系与融合发展研究》:收录新世纪后约十年间的相关文章,记录海峡两岸不同时期闽台经济社会关系演变与融合发展历程,为涉台研究提供参考。

6.《缘系关帝:超越时空的关帝文化研究》:从中华文化大背景审视闽台关帝文化,运用跨学科方法阐释闽南关帝文化的现象与内涵,探寻两岸共同文化基础。

7.《幸福感:两岸民众的共同追求》:从幸福感视角探究两岸同胞心理融合与心灵契合的社会心理基础,梳理两岸学者研究成果,为理解两岸文化和民众心理契合提供新视角。

8.《三平祖师文化研究》:集结“第二届三平祖师文化学术研讨会”论文,多角度、多方法挖掘三平祖师文化内涵,对传承该文化具有重要价值。

9.《新编三平寺志》:详尽记载三平祖师生平事迹、三平寺沿革、名胜古迹、佛藏方志、碑铭艺文、香火分灵、非遗信俗及红色文化,系统呈现三平寺历史与文化。

10.《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》:深入剖析影响台湾布袋戏发展各阶段的因素,总结经验得失,全面阐述其源流与发展变迁。

(来源:闽南师范大学官网 )